24
2025-03
压铸模的基本原理
压铸模的定义与作用压铸模是一种用于压力铸造的模具,它通过将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填充到模具型腔中,并在压力下凝固成型,从而获得具有精确尺寸、良好表面质量和复杂形状的铸件。在现代制造业中,压铸模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家电等众多领域,能够高效地生产出各种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金属零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压铸模的基本结构1.定模部分:定模部分通常安装在压铸机的定模板上,它包含浇口套、定模座板、定模型腔等主要部件。浇口套用于引导金属液从压铸机的压室进入模具型腔,其内部的浇口通道设计直接影响金属液的流动速度和填充效果。定模座板起到支撑和固定定模型腔的作用,确保整个定模部分在压铸过程中的稳定性。定模型腔则是铸件成型的关键部分,其形状和尺寸根据铸件的设计要求精确加工而成,表面光洁度极高,以保证铸件表面质量。2.动模部分:动模部分安装在压铸机的动模板上,由动模座板、动模型腔、型芯、顶出机构等组成。动模型腔与定模型腔配合形成完整的铸件型腔,型芯用于在铸件中形成孔洞或特殊形状的结构。顶出机构在铸件凝固后,将铸件从动模型腔中推出,以便进行后续的脱模操作。常见的顶出机构有顶针、顶管、推板等多种形式,它们通过压铸机的顶出装置驱动,实现铸件的顺利脱模。3.导向与定位系统:导向与定位系统是保证定模和动模在合模过程中能够准确对合的重要部件。一般由导柱和导套组成,导柱安装在动模座板上,导套安装在定模座板上,在合模时导柱能够准确地插入导套,引导动模和定模的对合,同时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防止模具在压铸过程中发生偏移。此外,模具还设有定位圈,用于在安装模具时将模具准确地定位在压铸机的安装板上。4.浇注系统:浇注系统负责将金属液从压铸机的压室引入模具型腔,它包括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口。直浇道是连接压室和横浇道的垂直通道,其直径和长度根据压铸机的规格和铸件的大小进行设计,以保证金属液在进入横浇道时有足够的压力和流速。横浇道则是将金属液分配到各个内浇口的水平通道,其截面形状和尺寸需要合理设计,以确保金属液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内浇口,避免出现偏流现象。内浇口是浇注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它直接与模具型腔相连,其尺寸、形状和位置决定了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速度、方向和填充模式,对铸件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排溢系统:排溢系统的作用是在压铸过程中排出型腔中的空气和其他气体,以及在金属液填充过程中产生的冷污金属液,以避免铸件产生气孔、疏松等缺陷。排溢系统通常由排气槽和溢流槽组成。排气槽一般开设在模具型腔的分型面上或型芯的周围,其宽度和深度根据铸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计,既要保证能够有效地排出气体,又不能使金属液溢出。溢流槽则设置在铸件的厚壁处、金属液最后填充的部位或容易产生涡流的地方,用于储存冷污金属液,改善金属液的填充状态,提高铸件的质量。压铸模的工作过程1.合模:压铸机的动模板带动动模部分向定模部分移动,在导向与定位系统的作用下,动模和定模准确对合,形成封闭的模具型腔。同时,压铸机的锁模机构施加足够的锁模力,以防止在压铸过程中模具因内部压力而打开。2.浇注:将经过熔炼和精炼的液态或半液态金属通过压铸机的压室,在高压的作用下,快速地通过浇注系统填充到模具型腔中。在填充过程中,金属液的流速、压力和温度等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金属液能够顺利地填充到模具型腔的各个角落,避免出现紊流、卷气等现象。3.保压与凝固:金属液填充完成后,压铸机继续保持一定的压力,使金属液在压力下凝固收缩,补偿因凝固而产生的体积收缩,确保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内部质量。保压时间的长短根据铸件的材质、厚度和结构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定,一般在几秒钟到几十秒钟之间。在凝固过程中,模具的冷却系统会对模具进行冷却,加速金属液的凝固速度,提高生产效率。4.开模与脱模:铸件凝固完成后,压铸机的动模板带动动模部分向后移动,打开模具。此时,顶出机构在压铸机的顶出装置驱动下,将铸件从动模型腔中推出,完成脱模过程。脱模后的铸件经过后续的清理、加工等工序,即可成为最终的产品。压铸模工作的关键因素1.压力控制:压铸过程中的压力是保证金属液填充型腔和获得高质量铸件的关键因素之一。压力分为填充压力和保压压力。填充压力决定了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和模具型腔中的流动速度和填充能力,一般在几十兆帕到几百兆帕之间。保压压力则用于在铸件凝固过程中补偿金属液的收缩,提高铸件的致密度和尺寸精度,保压压力通常略高于填充压力。压力的大小和变化曲线需要根据铸件的材质、尺寸、形状以及模具的结构等因素进行优化调整。2.温度控制:模具的温度对压铸过程和铸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模具温度过高,会导致金属液凝固速度变慢,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等缺陷,同时还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温度过低,金属液的流动性变差,容易出现冷隔、浇不足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模具的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对模具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压铸铝合金时模具温度控制在180-250℃,压铸锌合金时模具温度控制在150-200℃。3.填充速度:金属液的填充速度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填充速度过快,金属液在型腔中容易产生紊流,卷入大量空气,导致铸件产生气孔、氧化夹渣等缺陷;填充速度过慢,则会使金属液在填充过程中冷却过快,出现冷隔、浇不足等缺陷。填充速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铸件的形状、壁厚、材质以及浇注系统的设计等因素,一般通过调整压铸机的压射速度来实现。4.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压铸模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高温、高压、高速金属液的冲刷以及反复的热循环作用,因此对模具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常用的模具材料有热作模具钢,如H13钢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韧性、耐磨性和热疲劳性能。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还需要对模具表面进行氮化、镀硬铬等表面处理工艺。压铸模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压铸模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压铸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压铸模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高精度与高性能化:为了满足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端领域对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严格要求,压铸模将不断提高制造精度和性能。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如高速铣削、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等,以及优化模具结构设计,提高模具的精度保持性和使用寿命。2.数字化与智能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实现压铸模的数字化设计、模拟分析和制造。通过对压铸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提前预测铸件可能出现的缺陷,优化模具结构和工艺参数,提高压铸模的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压铸模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模具的自动监测、诊断和维护,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3.绿色制造: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压铸模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制造。通过采用节能型压铸机、优化模具冷却系统、回收利用废旧模具材料等措施,降低压铸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4.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不断研发和应用新型模具材料和压铸工艺,以提高压铸模的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采用新型的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作为模具材料,开发半固态压铸、真空压铸、挤压压铸等先进的压铸工艺,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压铸模作为压力铸造的核心装备,其基本原理涉及模具结构、工作过程、关键因素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压铸模的基本原理,对于提高压铸生产效率、保证铸件质量、推动压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制造业中,压铸模技术将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铸件制造解决方案。。
25
2023-04
注塑加工成型相关工艺要求
注塑加工成型是一个特定的周期,影响注塑加工成型有5要素:温度、速度、压力、位置、时间,这五个工艺要素决定了注塑成型加工的质量。注塑加工成型中经常遇到的品质问题,大多源于五点未控制好而引发的品质异常。温度是注射成型的首要因素,温度可以分为:干燥温度、物料温度、模具温度等几个关键因素。烘干温度为塑料材料预烘干以确保其成型质量,保证塑料的干燥湿润度在一定范围内;料温为塑料的正常塑化及顺利充填、成型;模具温度为注塑加工成型过程中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注塑模具温度的大小、外观、成型周期等因素影响产品在模腔内的冷却速度和产品的外观质量。第二个要素速度:速度分为注射模速度、熔融料温度、退模速度、开合模速度、顶针前进退模速度。注射速度的提高影响模具压力的提高,提高注塑加工成型速度可以提高流速,产品质量均匀,保证产品质量,高速注射适合长工艺产品,低速控制产品尺寸的注射速度影响塑化能力,是塑化质量的重要参数,速度越高,熔体温度越高,塑化能力越强的松动速度为了降低熔体比容量,降低熔体内压,防止其外流的开闭速度是保证机械运转的重要条件。第三要素为压力:压力分为射压、保压、背压、锁模压力、模架保护压力、顶出压力。注射压力是用来保证熔体从喷嘴-流道-浇口-型腔内的压力损失,以确保型腔充满;保压法是用来减少零件由于过度的注塑压力而导致粘模破裂或弯曲;被压法是用来避免模具在高速高压状态下有异物而使模具破裂;顶压法是用来防止制品脱离模面而使模具损坏。第四要素为位置:位置可分为开模位置、顶出模量、测量模量、射出模量、缓冲模量。开模位置为保证脱模取件能正常工作;顶回行程为弹簧部分复位对顶出限位保护作用;顶回行程为确保有足够的塑胶填充模具以保证产品质量;顶回行程为使熔体在计量室内比容量增大,内压降低,防止熔体从型腔向外流动;顶回行程为防止螺杆头部与喷嘴接触产生机械损坏事故。第五要素为时间:时间分为塑料制品的冷却时间、塑料溶胶时间、塑料干燥时间、塑料制品冷却时间、熔化时间、干燥时间、循环时间、保压时间。成形制品需要一个特定的周期;喷射时间决定了注塑加工成型产品的尺寸;保压是为了防止熔体进行倒流;冷却收缩之效;冷却时间为确保塑胶制品固化,防止产品变形;喷射时间为确保制品足够;烘干时间为确保制品不会变长、质量差等因素。
25
2023-04
什么是精密注塑?
精密注塑成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通过注塑机设备生产出来的塑胶制品的尺寸精度,可以达到0.01mm以下,通常是尺寸在0.01~0.001mm之间的一种注射成型生产方式。富豪盛专门整理了什么是精密注塑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什么是精密注塑?联星来告诉你精密注塑是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运动器材、检测工具等工业和民用产品上的。精密注塑具体要求:首先,注射压力要大于25MPa;注射速度大于等于300mm/s;制品尺寸精度0.001mm;制品质量标准差系数(变化率)小于0.1%;开、合模位置精度:开≤0.03mm合≤0.01;注射位置精度(保压终止点)小于0.03mm;拉杆受力均衡度小于1%;预塑位置精度小于0.03mm;定、动模板平衡度A:锁模力为零时小于0.03mmB:锁模力为最大时小于0.005mm;机筒、螺杆温控精度小于±0.5℃。
25
2023-04
逆向工程简介及产生动机
  逆向工程(又称逆向技术),是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特性及技术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  逆向工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害,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反而可能会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如果怀疑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可以用逆向工程技术来寻找证据。  需要逆向工程的原因如下:  1.接口设计。由于互操作性,逆向工程被用来找出系统之间的协作协议。  2.军事或商业机密。窃取敌人或竞争对手的最新研究或产品原型。  3.改善文档。当原有的文档有不充分处,又当系统被更新而原设计人员不在时,逆向工程被用来获取所需数据,以补充说明或了解系统的最新状态。  4.软件升级或更新。出于功能、合规、安全等需求更改,逆向工程被用来了解现有或遗留软件系统,以评估更新或移植系统所需的工作。  5.制造没有许可/未授权的副本。  6.学术/学习目的。  7.去除复制保护和伪装的登录权限。  8.文件丢失:采取逆向工程的情况往往是在某一个特殊设备的文件已经丢失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同时又找不到工程的负责人。完整的系统时常需要基于陈旧的系统上进行再设计,这就意味着想要集成原有的功能进行项目的唯一方法,便是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分析已有的碎片进行再设计。  9.产品分析:用于调查产品的运作方式,部件构成,估计预算,识别潜在的侵权行为。
25
2023-04
模具设计需要怎么布置实施
  1.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电脑机箱为例,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立分析,我们工作中所说的套图,确保在模具设计之前各产品图纸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这样在模具设计中很有好处的,具体的套图方法这里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  2.在产品分析之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续工程向前展开,例如一产品需要量五个工序,冲压完成则在产品展开时从产品图纸开始到四工程、三工程、二工程、一工程,并展开一个图形后复制一份再进行前一工程的展开工作,即完成了五工程的产品展开工作,然后进行细致的工作,注意,这一步很重要,同时需特别细心,这一步完成的好的话,在绘制模具图中将节省很多时间,对每一工程所冲压的内容确定好后,包括在成型模中,产品材料厚度的内外线保留,以确定凸凹模尺寸时使用,对于产品展开的方法在这里不再说明,将在产品展开方法中具体介绍。  3.备料,依产品展开图进行备料,在图纸中确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镶件等,注意直接在产品展开图中进行备料,这样对画模具图是有很大好处的,我所见到有很多模具设计人员直接对产品展开图进行手工计算来备料,这种方法效率太低,直接在图纸上画出模板规格尺寸,以组立图的形式表述,一方面可以完成备料,另一方面在模具各配件的工作中省去很多工作,因为在绘制各组件的工作中只需在备料图纸中加入定位、销钉、导柱、螺丝孔即可。  4.在备料完成后即可全面进入模具图的绘制,在备料图纸中再制一份出来,进行各组件的绘制,如加入螺丝孔,导柱孔,定位孔等孔位,并且在冲孔模中各种孔需线切割的穿丝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间隙,一定不能忘记,所以这些工作完成后一个产品的模具图差不多已完成了80%,另外在绘制模具图的过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制作,如钳工划线,线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制作好图层,这样对线切割及图纸管理有很大的好处,如颜色的区分等,尺寸的标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最麻烦的工作,因为太浪费时间了。  5.在以上图纸完成之后,其实还不能发行图纸,还需对模具图纸进行校对,将所有配件组立,对每一块不同的模具板制作不同的图层,并以同一基准如导柱孔等到进行模具组立分析,并将各工序产品展开图套入组立图中,确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弯位置的上下模间隙配合是否正确。
25
2023-04
塑料模具的基本简介
  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塑料产品的用量也正在上升。  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一般塑料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我国塑料模具在高技术驱动和支柱产业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从上游的原辅材料工业和加工、检测设备到下游的机械、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通信、建筑建材等几大应用产业,塑料模具发展一片生机。
25
2023-04
注塑成型的简介和历史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  在1868年,海雅特开发了一个塑料材料,他命名为赛璐璐。赛璐璐已经于1851年由亚历山大?帕克斯发明。海雅特改善它,使它能够被加工为成品形状。海雅特同他的兄弟艾赛亚于1872年,注册了第一部柱塞式注射机的专利权。这个机器比20世纪使用的机器相对地简单。它运行起来基本地像一个巨大的皮下注射器针头。这个巨大的针头(扩散筒)通过一个加热的圆筒注射塑料到模具裏。  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做成了对价格便宜、大量生产产品的巨大需求。,价格低廉,大量生产的产品。  1946年,美国发明家詹姆斯沃森亨德利建造的第一个注塑机,这使得更精确地控制注射速度和质量产生的物品。本机还使材料混合注射前,使彩色或再生塑料可被彻底混合注入原生物质。1951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螺杆式注射机,它没有申请专利,这种装置仍然持续在使用。  在20世纪70年代,亨德利接着开发了首个气体辅助注塑成型过程,并允许生产复杂的、中空的产品,迅速冷却。这大大提高了设计灵活性以及力量和终点制造的部件,同时减少生产时间、成本、重量和浪费。
25
2023-04
热冲压简介及发展前景
  热冲压成形技术,是利用金属热塑性成形的原理,能够在成形的同时实现对板料的淬火热处理,提高材料的成形性能,大大扩展了高强度超高强度钢在汽车零件的应用范围。  随着国家汽车正碰、侧碰、排放等强制法规的相继推出,汽车车身钢铁用材正日益面临严峻的挑战,采用先进高强钢,如DP钢、TRIP钢、高扩孔钢等也无可争议地成为汽车用材的主流趋势。通过车身零件减薄和高强的合理匹配,不仅可以有效减轻车身重量,降低油耗,而且可以确保、提高车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对冲压成形工艺而言,减薄和高强是恶化成形性的双重因素,不仅使得车身零件在成形过程中容易开裂,而且容易产生过量回弹,影响车身后续的装配。另外,减薄高强对车身零件本身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刚度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强度超过1000MPa的高强钢,传统冲压工艺往往束手无策。一种新型的成形工艺,特殊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技术应运而生  但总体而言,国内车型(特别是自主品牌车型)的碰撞性能,尤其是侧碰性能,普遍欠佳,而合理采用热冲压零件,既能显著提高车身的碰撞性能、减轻车身重量,又能有效控制车身的综合制造成本。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厂,不但能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热冲压新技术,而且已在其新车型或改进车型中大胆加以采用,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国内某款车型,A,B加强板采用热冲压零件以后,其N-NCAP(国外碰撞测试)从一星级一跃上升到三星级。可以预测,钢板热冲压新技术将在汽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相关装备和核心技术的研究也将成为冲压界新的研究热点。
25
2023-04
逆向工程的作用和方法实现
  逆向工程被广泛地应用到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型设计、产品仿制、质量分析检测等领域,它的作用是:  1、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  2、降低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与风险;  3、加快产品的造型和系列化的设计;  4、适合单件、小批量的零件制造,特别是模具的制造,可分为直接制模与间接制模法。直接制模法:基于RP技术的快速直接制模法是将模具CAD的结果由RP系统直接制造成型。该法既不需用RP系统制作样件,也不依赖传统的模具制造工艺,对金属模具制造而言尤为快捷,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制模方法;间接制模法:间接制模法是利用RP技术制造产品零件原型,以原型作为母模、模芯或制模工具(研磨模),再与传统的制模工艺相结合,制造出所需模具。  软件逆向工程有多种实现方法,主要有三:  1.分析通过信息交换所得的观察。  最常用于协议逆向工程,涉及使用总线分析器和数据包嗅探器。在接入计算机总线或网络的连接,并成功截取通信数据后,可以对总线或网络行为进行分析,以制造出拥有相同行为的通信实现。此法特别适用于设备驱动程序的逆向工程。有时,由硬件制造商特意所做的工具,如JTAG端口或各种调试工具,也有助于嵌入式系统的逆向工程。对于微软的Windows系统,受欢迎的底层调试器有SoftICE。  2.反汇编,即使用反汇编器,把程序的原始机器码,翻译成较便于阅读理解的汇编代码。这适用于任何的计算机程序,对不熟悉机器码的人特别有用。流行的相关工具有OllyDebug和IDA。  3.反编译,即使用反编译器,尝试从程序的机器码或字节码,重现高级语言形式的源代码。
东莞市联星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9